女子否认冒充护士拔病人尿管
有必要说明的是,无论是“触发风波者”的言论,还是“被牵涉者”的回应,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“讲通”的。当然这个“讲通”并非是真相复盘的逻辑,而是就现实的语境来讲,总是可以进入现实通路。
说到底就是,这已经不是信任与否的问题,而是信息交互所带来的幻象问题。就以“触发风波者”的言论来讲,虽然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肯定带有目的性,但是真要是掰扯起来,人们更多的情绪化发酵却并非来自事实本身,而是将“行为的轻佻”和“职业的崇高”不自觉的对立起来。
这使得风波已经不只是“当事人”的职业操守问题,也顺带牵涉到医院的管理问题。然而这番舆论发酵,却是在事实没有落定的情况下“涉入”的。不得不说,事件但凡风波化,不仅“当事人”会被妖魔化,就连事件本身也会被幻象化,直到形成应力集中,便只能靠彻查解决问题。
不得不说,在社交媒体时代行事或发声真是要审慎才好。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对于“归因”总是会陷入简单线性的序列,以至于听到有人在讲述“实习医生女友冒充护士拔病人尿管”的事就会瞬间情绪化,并且很快进入追问的境地,至于事情真伪多半不愿过问。
至于“当事人”来讲,不管“触发风波者”的言论是不是过头,既然风波已经全面泛起,“强势的澄清”其实多半会起反作用。毕竟就社会范式而言,“当事人”所发布的社交言论容易引发误解,就算女子真的只是“戏言”的释出。所以回到“当事人”的发声上,既然事已至此,最好还是先道歉再说,毕竟这事在公共舆论上影响已经很不好。
就当事女子的回应来讲,虽然能“讲通”,但还是更容易被误解。女子说跟实习医生的关系是“普通朋友”,但是从她社交媒体上的表达来看,很容易被认为是避嫌之词。至于“避雨”和“换衣”的说法,可以讲得很通顺,觉得就是如此事实,也可以讲得很违规,认为是为拔尿管的准备操作。
总之这事仅靠否认是难以澄清的,起码在涉事医院方没有反馈之前,很难平息舆论上的揣测。但是在这个事情上,我们还是要搞清楚问题的根本所在,也就是舆论争议最为在乎的不是女子在社交媒体上说了什么,而是她到底是否参与拔病人的尿管。
因为从操作上来讲,这事就不只是职业操守的问题,很大程度上将牵涉到医院管理的细节问题。所以要想否认,就需要拿硬证据出来。之所以这样讲,倒不是逼问涉事女子,而是作为风波泛起的存在,只有在硬证据面前才可以有所平息,要不然仅靠“当事人”否认,只会招来更多情绪反噬。
至于被牵涉的实习医生的回应,虽然也是“各种否认”,并且还发出对于“网络不实言论应该核实后再予以评价”的声明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只能说他太过想得简单。因为风波的触发本身就是在混淆中展开的,要不然怎么会难以收场呢?
当然就其所强调“被恶意攻击”的说法,在调查没有落地之前,好像也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,只能是让风波中的烟雾更浓,情绪更滥。不得不说,这场风波延续至今,最关键的问题已经不再是“当事人”的事,而是涉事医院该如何处置事件的问题。
因为在“实习医生”和“涉事医院”之外,还有更为不可亵玩的职业操守摆在那里。虽然我们也都明白,个例并不能代表什么,但是个例如果触发舆论层面的坏影响,这事就不再只是拔尿管专业与否的事,而是作为职业操守和行业管理的规范问题。
于此就“实习医生女友冒充护士拔病人尿管”一事无论真假,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涉事医院的名声。因为从传播的视角上来讲,信任总是易毁难建。所以就此而言,这也给更多严肃服务工作者提个醒,作为自己的家属和朋友,即便被允许走近自己的工作场所,但是必须坚决杜绝参与工作或是向外释放容易遭人误解的信息。
因为就严肃服务工作者来讲,本来跟被服务者的互动氛围就很紧张,这种时候要是不审慎的对待,很容易引发非必要的质疑和追问。平心而论,女子到底有没有去拔尿管这不是人们所关心的核心问题,因为就算真的去拔尿管,也不见得会出现多大问题。
而最为根本的问题是,人们对职业操守和职业态度严重的不认可,所以“当事人”才会触发舆论上的围猎。当然在整个过程中,“触发风波者”是不是有所图,那又是另外一回事,毕竟就女子的社交言论而言,本身也是值得考量的。不得不说,要想不留话柄,最好密不透风。